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农场因盐碱化而沉寂荒芜的土地上,一场“以科技破局、以生态赋能”的生态实践正精彩上演。当地引进“鱼菜共生+农光互补”智慧农业项目股票的平台有哪些,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盐碱滩变身“聚宝盆”,破解土地利用难题,架起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双重桥梁。
走进西山咀农场鱼菜共生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鸣作业,工程车穿梭如织,60余个智慧大棚已破土动工,勾勒出未来智慧农业的雏形。
“我们一期计划建设180个大棚,目前已开工60多个,预计明年五一全部交工。” 中航(内蒙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先红介绍,一期占地802亩,二期规划约900亩,总计近1700亩,总投资达12亿元。待一期建成后,二期工程将接续启动,一幅宏大的循环农业蓝图将加速落地。
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一次精准的破题:西山咀农场地处乌梁素海西岸,湖水长期洇渗致周边1万多亩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生产能力较弱。如何让“白花花”的盐碱滩,也能结出致富的“金果果”?乌拉特前旗坚持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差异化发展策略,对具备改造潜力的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无法改造的,在盐碱滩上“架起”富民产业。2024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两处占地面积共5.9万平方米的黄芪羊养殖园区。今年,又引进企业计划将近113万平方米的盐碱滩利用起来,建设全智能生态大棚,发展鱼菜共生这一新型复合生态产业体系,让“白色荒滩”孕育出“绿色希望”。
展开剩余52%“鱼的排泄物含氨和固体废物,本是水质‘隐患’,我们利用教授科研团队的专利技术,将其转化为可被蔬菜吸收的硝酸盐。而立体栽培的蔬菜根系就像天然过滤器,净化后的水体可直接回流鱼池,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提升生产效率,避免养殖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雷先红说。
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每个大棚北侧养殖鲈鱼,南侧采用立体种植技术,一层栽培蒜黄、二层栽培叶菜。通过应用专利技术,达到零排放、零污染、水循环利用,真正实现“养鱼不换水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和“一水双收”的效果。同时,大棚顶部还将架设光伏板,不仅能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还可将余电并入电网。通过“鱼菜共生 + 农光互补”创新模式,实现“一地三收”,让盐碱滩转化为“生态银行”,开辟出一条盐碱滩“变废为宝”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这种高效模式下,预计单个大棚可年产鲈鱼4万斤、蔬菜20万斤,是传统种养模式的8-10倍,且全程不施化肥农药,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此外,项目从建设到运营可提供约380个岗位,释放就业红利,让周边村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步打造的农业旅游体验区,更将带动餐饮、民宿等产业联动发展,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生态圈。”雷先红对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如今,这片“寸草难生”的盐碱滩,正逐步化身为“水循环立交桥”式的智慧集群。随着项目的落地股票的平台有哪些,不仅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在乌拉特前旗渐次铺展,也将为黄河流域盐碱滩治理提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范本,引领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章琴琴 孙小惠 董琴)
发布于:北京市